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人民日报》4月26日)

表面看来,在集中高考之外,再结合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录取,确实改变了“一考定终身”,但如果分析整个高考录取流程,在当前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下,上述录取方式其实质还是一次录取定终身,只是把“一考”变为“多考”,考试战线拉长,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考试录取焦虑。

不妨拿已经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一部分的地方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江苏地区2008年的高考,曾被认为是“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三位一体改革录取的“典范”,在录取中,教育部门按高考成绩(语数外三门)划批次控制线,作为投档依据,同时对填报每批次的考生提出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而各高校结合学生的高考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进行录取。其结果是,把原来一个高考分数门槛,变为“高考分数门槛”加“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两个门槛,一个学生因某门功课失误,就有可能失去填报二本高校的机会,而在录取中,高校也把学业水平测试折合为分数加在高考分数上排序录取。再具体球探体育比分: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各科目卷面考试。改革的效果是,高考录取方案更为复杂,学生的学业压力更大。

这种情况,恰是不改革集中录取制度的必然结果。我国高考的集中录取制度,是把高校分在不同批次,按照学生的分数与志愿,依次录取。不管是传统志愿填报方式,还是平行志愿方式,考生的分数都是排序录取的重要依据,这就不可避免地让高考、学业水平测试,都为这一次集中录取服务。事实上,近年来为突出集中录取制度的公平,分数的地位更加被强化,一些高校主动取消各类校内加分,放弃120%取档自主权,而实行平行志愿的高校,更承诺“进档即取”。在集中录取制度中,为保证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率,以及分数公平,每个考生虽可填报多所高校志愿,但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由于各高校在招生中录取批次的不同、录取分数的高低,直接限制了高校之间的转学,一名学生,很难轻易摆脱高考录取的学校。

真正告别“一考定终身”,应该是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多次机会,即学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每次考试对于高校录取来说,同等有效;高校可进行多次录取,由此可以实现考生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之后再选择学校;被高校录取之后,仍旧有自由转学机会,而不是无论是否适合这所学校,都只能“坚持”到底。简言之,即高校自主招生,与之对应的是学生自由申请学校,自由转学制度。因此,围绕增强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才是我国高考改革的方向。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人民日报》4月27日)

勿庸讳言,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正如戴家干先生所言,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这个角度上讲,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破除一考定终身,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改革大方向。 毫无疑问,将学业水平和综合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会出现这样几种状况:成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考生(假定为成绩较好),其能力素质不尽相同甚至是悬殊很大。换言之,有的人可能高考成绩优秀,但综合测评或许就一般或者不合格;而有的人则不但高考成绩优秀,能力也出众;还有的人高考成绩不佳,但综合能力过关。那么,综合测评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有哪一所高校不希望尽最大可能地录取全面发展的考生?无形中,在同一个录取分数线下,天平就倾向了成绩好且能力高的考生,而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被招录的门槛就被大大提高了。

学生品学兼优素质出众,是教育的理想,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目的。只不过,高分低能固然令人叹息,但这能完全归咎于学生吗?从小学开始的长期僵硬的教育体制,让学校和家长追求分数至上,一味“鞭策”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高考而拼搏,他们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增强自己课本之外的能力呢?基础教育的缺陷,让学生们饱尝了高分低能的苦楚,让学生饱尝了高分低能的苦楚,如今改革了却只从“高端”抓起,让学生单方面为之付出代价,我觉得这不公平。

还有,“综合测评”纳入高考,在现实的运作中会不会出现诸多“人情往来”、“关系交易”的干扰?实际上,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录取过程能否排除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能否保证公正与公平,令人担忧。

所以在我看来,高考改革应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而不是单纯破除一考定终身考试模式的改革。更可行的做法是,首先在基层教育(小学、中学)考试体系中增加素质评定和综合测评的内容,从基础抓起,大力引导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让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取消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而保留重成绩轻素质的应试教育体制,其实本身就是滑稽的。

'/>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近日透露,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式。(4月27日《人民日报》)

这些新措施均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有利于消除应试教育积弊,可是一放到现实,就很可能被扭曲,与初衷背道而驰。

比如,学业水平测试是各中学自主进行的,谁能保证学生平时的考分不掺水?综合素质评价是老师填写的,德智体美之类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谁能保证老师的评价是公正的?将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相当于将考生的命运部分交给学校和老师,而当下社会还是熟人社会,关系、人情等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当学校和老师手中的打分权、评价权没有予以有力约束,腐败就会应运而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总分所占比例越大,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谁都知道“一考定终身”、“高考唯分数论”不好,甚至知道怎样改,可为何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改?主要在于担心“看上去很美”的新规抵不住现实利益的冲击,担心以公平公正为目标的高考改革,会以丧失更大的公平公正为代价。

实际上,现在经常抨击高考制度的许多人,当年正是受益于“一考定终身”和“高考唯分数论”得以考上大学,从而改变命运,否则,他们很多人上大学的机会就被有权势者子女占据。正如我们经常说的:目前的高考虽不是完美的,却是最公平的。

在诚信、监督等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先别革掉“高考唯分数论”,为了保证高考基本的公平公正,呵护广大平民子弟的大学梦,请暂且容忍它吧,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行高考制度可改革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均衡各地区的录取比例、严厉防止高考作弊、保证阅卷公平并赋予考生知情权等,为何不先实施这些方面的改革呢?

'/>
2009年,福建、辽宁、天津、安徽、浙江将实行新课改高考,再加上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市,今年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将达到11个。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现在已有将近20个省从初中到高中全面推开。自2007年开始,山东、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分别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明年,北京市也将实行新课改高考。

戴家干还透露,有的省已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或者把综合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

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戴家干认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综合性评价。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有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但高考不宜太难。”戴家干说,实际上,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高考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难度略有下降。 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