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到今年10月15日,厦门特区建设满30周年。30年来厦门的变化每个厦门人都有深刻的感受,在3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邀请了一批新厦门人来讲述他们爱上厦门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土生土长的厦门人,30年前的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是一群18岁到三十而立的新一代厦门人,有闯劲有梦想,30年后的他们有事业有家庭;他们当中还有更多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厦门,在这里生活5年、10年、20年、30年,被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成为新厦门人,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30位嘉宾来自不同行业,他们中有来自美国、喜欢跑遍世界却最终情定厦门的MBA教授,有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道德模范最美洗脚妹,有穿越海峡来厦激情创业的台商……他们在厦门过着平凡或不平凡的生活,他们的厦门故事是厦门经济特区30年发展最真切的记录,他们的特别感受是厦门经济特区30年发展最真实的民间脉动。东南网从10月1日起推出系列视频报道《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30位新厦门人的特别故事》,每期访谈两位嘉宾。福建日报从10月10日起和东南网进行报网互动,连续特别报道《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

[陈柱胜]

2002年来厦门,在海峡导报工作,现为台海网副主任。2002年骑自行车到西藏,后又曾攀登西藏雪山,被称为福建爬得最高的记者,2004年去可可西里当环保志愿者,2008年被选为奥运会火炬手。

[江艳莲]

1993年到厦门读大学;1997年毕业后应聘到厦门商报任记者职务。2004年考入厦门新闻出版局。现在厦门市委宣传部工作。曾作为全国首批志愿者前往可可西里。
访谈实录
[主持人郑窈]: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郑窈。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是最了解一座城市发展足迹的人,他们深入城市的每个角落,用敏锐的新闻视觉捕捉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片段。应该说新闻工作者对城市在了解,大到政策规划、细到民生细节,他们都了然于心。那我们今天就请到两位多年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嘉宾做客我们的演播厅,听他们来讲一讲他们和厦门的故事。来,首先我们邀请两位嘉宾自报家门,跟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陈柱胜]: Hi,我叫陈柱胜,他们都叫我柱子。
[江艳莲]:Hi,我是江艳莲,我没有什么外号。
[主持人郑窈]:两位在厦门都是有从事了很多年新闻工作的经验,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当时是什么样的机缘来到厦门从事新闻工作?
[陈柱胜]: 我是2002年来的,来厦门工作之前,我就非常喜欢厦门。当时毕业之后我就在福州上班,但是后来还是忍收不了了,还是要来厦门来上班。
[主持人郑窈]: 当时来厦门工作时,是第一次来厦门?
[陈柱胜]: 应该有几次了,有4、5次吧
[主持人郑窈]: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第一次来厦门时在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陈柱胜]: 第一印象厦门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城市,城市建筑比较清新,跟我走过的其他城市有点不一样。我当时第一次来应该是1996年。1996年来的时候,一下子就喜欢厦门这座城市。 主持人郑窈:1996年是十几年前了?
[主持人郑窈]:1996年是十几年前了?
[陈柱胜]:
[主持人郑窈]: 跟现在比呢
[陈柱胜]:现在厦门感觉变大了很多,因为他有很多工程都建设起来了。我1996年来的时候,环岛路还没建好,原来还是一条县道,现在环岛路都成为中国最美的一条公路了,所以变化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郑窈]:你呢,你是什么时候来厦门的。
[江艳莲]:我是在厦门念书,念大学。很自然在厦门找到工作,就留下来了。
[主持人郑窈]: 当时你们班上留在厦门的人多吗?
[江艳莲]:不算多,我们班来自全国各地。大家也都是向往厦门所以才来厦大读书的。留下来也是机遇问题,他们也是故土难离,要回各自的家乡,绝对不是因为不喜欢厦门没留在厦门。
[主持人郑窈]:那你为什么留在厦门?
[江艳莲]:在我还没有独立选择能力之前,是我的父母帮我做的决定,去年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念四年书之后,留厦门工作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就不要考虑说为什么要留。因为我在这里读书,现在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面前,我又很喜欢这个地方,就留了下来。
[主持人郑窈]: 如果现在有机会到厦门之外的地方发展,你会去吗?
[江艳莲]: 我要考虑一下。因为我的朋友、家庭包括我自己的房子都在厦门,你看身边的就是我在厦门很多年的朋友。会要考虑一下,这个城市羁绊我的太多了,走不开的东西太多了。
[主持人郑窈]:总的来说厦门还是有魅力的,她留住了你。
[江艳莲]: 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郑窈]: 跟我们说一说为什么爱厦门。
[陈柱胜]: 第一感觉厦门环境很好,第二感觉是厦门污染比较少,然后街道又很卫生,人与人交流比较亲切,不会像其他城市会有一些看得不是很喜欢的地方。厦门我就感觉是一个比较精致的城市,跟我的性格爱好比较配,比较对味口。
[江艳莲]:我呀,喜欢厦门的理由应该有很多,一下子要拎几条来讲还是不好讲。讲一个,比如我北京的朋友如果来厦门,如果是第一次来厦门,我陪他们去逛街,他都会很不自在。他会被厦门商店里,像百货商场售货员彬彬有礼的态度吓坏了,觉得有点不自在。他会觉得说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怎么回事!我说厦门人待人接客就是这样温和有礼,平平常常的说话,也不会像有的地方粗嗓门,或像你爱买不买这种方式。这种比较温和的东西,它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还体现在这个城市运转的各个细节方面,比如你散步啊,去一些有关部门办事。整个城市的发展节奏一语贯之,都是这么一个特质、一个特点。可能我本性也不是一个很激烈的人,这是很契合我的。我很喜欢、很舒服,所以就喜欢上了,就这样子。
[主持人郑窈]: 那两位在厦门待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你是快十年,你是十几年。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厦门在特区建设的这三十年里,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厦门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
[陈柱胜]:第一我是感觉城区面积变大了。我们以前说去厦门,就是仅限于中山路片区,现在岛外都建设起来了,岛内岛外距离在缩小。高楼大厦肯定都可以看得到,还有很多座桥,还有翔安隧道,也就是我们中国第一条海底隧道。整个经济建设也都起来了,整个环境也有在变化。这30年来,虽然我们没看到前20年怎么样,但是从我到厦门,从交通上啊,道路上啊,都变化很大。
[主持人郑窈]: 从工作中呢,刚聊到的是生活在厦门的感觉,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厦门这几年来的变化?
[陈柱胜]:从工作上,我主要是做对台报道这块。我们跟台湾的交流环境也变了很多,我们这边台商也非常多。我当时在台北驻点的时候,就感觉到,厦门跟台湾的差距在缩小。
[主持人郑窈]:你觉得厦门有什么大的变化?
[江艳莲]: 非常大,记得我刚上厦大的时候,我有一个原来的老师住在海沧。我当时想去找老师,他调到海沧工作了。当时记得是在轮渡坐船,走泥巴路,走田埂去找老师。当时在石塘中学当老师,去找老师的。就感觉很不方便,还坐船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去找我的老师。可是没想到事隔多年之后,我自己到海沧去了,还住的挺快乐的、挺合适的、挺自得其乐的。当时觉得海沧很偏僻,自己去一趟山高路远的。现在觉得每天从海沧来上班,半个小时之内,下班也是转眼就回去的事情。从来没想到当年那么遥远的一个地方,现在成了自己养身立命的所在、安居乐业的一个地方。
[主持人郑窈]: 新闻工作者他的特性就是会接触很多的人和事。有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他们看不到的一些点,你们都会看得到。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这些年在厦门接触到的哪些人和事,让你们特别特别的感动的。
[江艳莲]: 最近有件事情,可能柱子也知道,就是一起宝马抢劫案,宝马车的抢劫案。
[陈柱胜]:
[江艳莲]: 那为什么警察能及时赶到并使宝马车里的那对母子最后脱离危险,就是因为劫匪上了宝马车之后,跟在这个宝马车后的一个市民看到前面这辆宝马车有异样的情况。看到车里小孩不停的用手在玻璃上挥来挥去,他敏锐的说这个车有问题。
[主持人郑窈]:不正常
[江艳莲]: 他就耐心的跟着这个车,从湖滨东路,一直跟到石亭路。那这中间,他第一时间报警。车从湖滨东路拐到石亭路的这个过程中,警察也赶到了。这中间,我们这个市民一直跟着,如果没有这个市民的热心和机智,这个事情可能是一个很恶劣的后果、很严重的后果。但就是因为这个市民的参与,让事情化险为夷。
[江艳莲]:这种事情还是很多的。前不久我在工作中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浙江嘉兴有6个80多岁的老人,他们是来厦门旅游。来厦门旅游他们在各个环节中都感觉到厦门人的文明、热情、礼貌、尊老、敬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就给我们厦门的文明办写了一封信。他们说他们在湖里山炮台游览完以后,他们问路边的一个年轻人,说我们要去轮渡应该怎么坐车,他们总共有六个老人,那个年轻人就跟他们说在哪里坐车,几个老人感谢完之后就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之后就发现那个年轻人追上他们了,说我正好有点时间,我有辆面包车,说不然我用我的车送你们过去。就从湖里山给他们送到了轮渡。下车的时候老人就坚持要给他车钱,年轻人就不收,说,我是有时间顺便送你们,不收你们的钱。
[江艳莲]:就是你刚刚问这个问题,我刚涌入脑海的。这么多年,像这样的事是不胜枚举的、很多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些点点滴滴,让你萌生对这个城市的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你看我们厦门人多好。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郑窈]: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的一个素质。
[陈柱胜]:我因为对厦门第一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刚来厦门的时候。当时我坐在二路的公交车上,我当时坐在后面,后面有上来一个老大妈。她一上来,我就看到同时有5个人给他让座位,那个事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后来包括我出差到其他城市,我会特意去看这个城市她让座的情况怎么样。整体比较回来,还是我们厦门人民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郑窈]: 最为自觉。
[陈柱胜]: 因为我是感觉从这种小事你就可以看得到市民的素质。我是觉得厦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郑窈]: 刚才讲到了很多爱心这样的事情,特别的感动人。那我知道两位,江艳莲是第一批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你是第二批。两位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你们亲身经历参加志愿者的这些事情,肯定也对厦门的志愿者、公益的事情有所了解。
[江艳莲]:厦门志愿者很多。不仅仅是环保方面的,厦门志愿者队伍非常庞大,不仅是年轻人的事情,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也是志愿者,比如说他是社区的志愿者。举例子说,厦门在创文明城市的时候,很多老头老太就自愿上街去维持秩序,去督导不要乱扔纸屑、不要乱扔口香糖,这些也都是志愿者。还有一个厦门好像是挂在公安局有一个反扒大队。
[陈柱胜]:对。
[江艳莲]:这帮人做的事情就是,有时间就坐在那里,专门盯着谁要当小偷,只要有个苗头,他就及时制止,然后协助警察把他捉拿归案,就是负责维持这些秩序的。有的人一边开车一边还是反扒志愿者,不知道他的工作时间怎么协调,但是明显他在志愿者岗位上是工作成效、工作成绩是很明显的,不是挂个名而已。那具体到环保方面,我们厦门好多年有一个鹭岛关爱日活动,鹭岛关爱日的活动就是在这一天发动大家,走上街头巷尾,走进工厂也可以,走进社区也可以,走进山林也可以,走进农村也可以,反正这一天大家都调动起来,都来做一点对厦门环境有改善有助益的事情。
[江艳莲]: 比如说像地球熄灯一小时或者节能减排的,这些事情在厦门都执行得非常好,大家都坚决的执行。就是因为某些方面,这种志愿者不一定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团体,可能每个人受制于他生活节奏和工作的时间,没有办法去注册一个志愿者的名分,但是他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半径里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去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啊,不要乱过马路啊, 或者是做一点环保公益的事情,帮忙协助一下垃圾分类,我觉得这都是志愿者,点点滴滴的。
[郑窈]: 就是每个人都都很强的这种志愿者的概念。
[江艳莲]:就是帮助别人,为美化或者净化我们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都不用口号,都是渗透到个人理念的东西,很自觉的一种行为跟习惯,我觉得在厦门。我相信是这样的。
[主持人郑窈]: 我觉得厦门都到志愿服务很高的一个境界,志愿服务就是希望人人都有这个概念,大家都一起来整个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陈柱胜]:
[江艳莲]:是啊是啊
[主持人郑窈]: 刚江艳莲给我们讲了志愿服务,那柱子跟我们讲一讲你了解到的公益活动。
[陈柱胜]: 公益活动,厦门这边老百姓慈善的爱心非常强,我们报社每年都会收到一些亲人、家属得什么病啊之类就会写信到报社来。我当时印象很深,是前几年我们连续接了几次白血病患者的信。我们当时就有刊登出来,当时这个地市白血病案例写出来,收了很多善款。后来没隔几个月又有一次,我们报出来,我们正常想,就在担心会不会有善款进来。但是我们还是收到很多,包括后来汶川大地震、台湾八八水灾(莫拉克水灾)这些,我发现厦门人那种慈善爱心的举动挺多,平时你看不出他很高调,但是他在捐款做善事做公益的东西就表现得非常优秀,他们做的事情就会很多。
[主持人郑窈]:两位都去过可可西里,很多人都说那里是去一次就是一次心灵洗礼,去过可可西里之后再回到厦门,对厦门的认识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江艳莲]:对厦门的认识,我们不可能说对整个大城市的认识,因为可可西里它是无人区,厦门是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城市、大都会,应该说是对个人成长的一种影响啦,尽管你去之前你懵懵懂懂,不会很坚决的你会做一个低碳达人或者说,不折不扣执行环保方面清规戒律的这么一个人,但是你去一趟回来你一定会是 有意识无意识的在各方面约束自己,比如说你不会再浪费电,不会再浪费水,你不会说无缘无故空调会开到低于多少度,你一定会严格,执行这相关的规定,这种是下意识的事情,我觉得可可西里对我们个人的影响会更多一些。
[陈柱胜]:
[江艳莲]:应该是这样
[江艳莲]:Hi,我是江艳莲,我没有什么外号。
[主持人郑窈]:两位在厦门都是有从事了很多年新闻工作的经验,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当时是什么样的机缘来到厦门从事新闻工作?
[江艳莲]:Hi,我是江艳莲,我没有什么外号。
[陈柱胜]:应该说刚开始,我没有去做这个志愿者的时候,我可能对环保是比较空泛的概念。但是去了以后,你会看到它那边的生态环境,回来你会感觉在厦门你会感觉,你不一会说心里很珍惜,但是你会有那种思想意识在那边,我们自己会做到,会力所能及的要求我们的朋友,我们会给他讲,夏天调空调的时候尽量在26度以上,包括垃圾啊一些东西不要乱扔。我是感觉环保这种东西是潜移默化的,
[主持人郑窈]:潜移默化的
[陈柱胜]:对,你慢慢去做,不一定会说有一个很大的抱负出来,我感觉从小事做起比较重要。 江艳莲:影响也不能说我们毫无影响,因为我们当时在媒体工作,我们去的过程都有发报道回来,厦门这边的人当时非常关注我们当时做的那些新闻报道。另外就是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在厦门播放的时候,我们几个志愿者也集合在一起,组织了一些活动,就是借这个机会,当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正在申请奥运会的吉祥物,也借这个机会造造势,让大家了解那块地方。
[主持人郑窈]:当时的反响怎么样?
[江艳莲]:挺好的,应该挺好的,我记得,当时电影开演之前,我们几个人不是还上台讲了话。
[陈柱胜]:对对对
[江艳莲]:上完台后,我们讲完话我们还坐在过道里,当时没有我们的位置,电影院没有我们的位置,坐在过道里。我不记得是哪个观众还从背后抱了我一下,那么一抱是千言万语也难形容出的一种温暖,电影放完了之后,其实那个电影基调很沉重,但可可西里带给我们还是有明丽的一面,不仅仅是那么沉重的基调,可是我的朋友看完电影之后,也是我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看完电影之后,心事重重的,他跟我说他很压抑,很难过。看完电影大概十点多,十一点多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说他要叫几个人一定要去K歌厅吼一吼,抒发一下情绪,他看这个电影他实在太沉重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些影响。
[江艳莲]:这种影响也不是说立竿见影的,但是人们回去关注这个地方,毕竟可可西里也是三江源头,我们的长江、黄河都发源在这个地方,从大的生态环境来说,他跟中国大的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毕竟我们的血脉都是发源于这个地方,所以说跟厦门没有切身的联系也是不对的。所以人的本能会去关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包括我们去那边我们做了些什么,带会什么样的一些感受,自然回去关心,
[主持人郑窈]:柱子,你曾经骑自行车去了西藏?
[陈柱胜]:啊对,可能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骑单车去,这可能跟我个人喜欢环保事业一样,我当时想,我去西藏我不应该是坐飞机去,也不应该是坐汽车去,我总感觉这个就会,用烧汽油的东西去,我感觉会污染西藏这个圣土,所以我当时认为我可以用骑单车去,当时用比较少污染的方式,去了西藏。
[主持人郑窈]:柱子你是这个登山爱好者,厦门的山都爬过了。
[陈柱胜]:厦门,有些山有。
[主持人郑窈]:爬过全国各地的很多山。
[陈柱胜]:那没有全国各地。
[江艳莲]:以雪山为主。
[陈柱胜]:西藏雪山比较多,然后我们厦门岛内外的山,我们这边的山不是太高,时间比较快,周末的时间就可以去爬了。
[主持人郑窈]:能不能用你爬过的一座山形容一下厦门的脾气,
[陈柱胜]:厦门的脾气,我感觉厦门的脾气都比较温和、比较可亲。
[主持人郑窈]:好像跟你爱爬的
[陈柱胜]:哎,跟爱爬的山不一样,因为它跟西藏的雪山平时去看它的时候就像蛋糕,就是白色的,但狂风暴雨的时候,就感觉脾气比较暴躁,西藏的山好像比较难于形容,应该是南方的山这种比较青翠的山,我感觉向武夷山那样的山,适合我们厦门这种环境,空气比较好,西藏那边雪山都比较恶劣。
[江艳莲]:自然地理条件差别太大了。
[陈柱胜]:有点不一样。
[江艳莲]:你看像可可西里那个才嘎局长他们那回来厦门。在鼓浪屿,就抱住那个大榕树。因为在可可西里根本看不到这么大的树,哪怕在格尔木的大街上也看不到这么大的树。他很新奇,他就抱住榕树说,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树,就是大手掌在那一寸一寸的摸过去,那个树皮,他就很讶异,是在是差别太大了。那我们有时候不是说去可可西里做志愿者,或者去西藏做一些事情,我们有时候要往外跑,是在需找一种差异性。人需要跑出去看一看,有一些不同的东西撞击你,你回过头来,回到日常生活轨道里面,你会对日常生活换一种新的视野。有时候会说难免有疲倦期,疲劳期,你会重振精神,重新振作,可能是需要这么一个事情。
[主持人郑窈]:恩,的确是这样。厦门这么多年来打造了很多张城市的名片,那么其中马拉松比赛,应该也是很显赫的一张了, 那我知道柱子你也参加过,你每届都参加。
[陈柱胜]:
[主持人郑窈]:那你觉得厦门打造这些名片,比如马拉松,钢琴节,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陈柱胜]:像跑马拉松,以前厦门没引进马拉松的时候,大家对马拉松这种概念还不是说太清晰,而且特别是普通老百姓,他从2003年第一届开始以后,每年有一次,而且说我们国际上的选手也比较多,后来厦门马拉松还升格为全国:北有北京,南有厦门,整个它的国际的能见度、知名度这些应该是有增强。还有一个就是全民运动,它会带来。那一天我们会有交通管制,还有一个就是报名,像我们这种非专业人都可以报,然后每一届人数都比上一节多,像我们去年有一万多人,然后你就可以想象,浩浩荡荡的,因为是在我们厦门岛内跑,整个感觉城市在那一天是一个运动型的城市,插的标语啊旗子啊,大家讨论的事情啊……
[江艳莲]:市民的狂欢。
[陈柱胜]:对对对,全部都是马拉松,一个就是运动型的城市,我们也可以体现。
[主持人郑窈]:充满了活力的感觉。
[陈柱胜]:对对对对。
[主持人郑窈]:江艳莲,你觉得厦门打造了这些城市名片非常成功以外,是什么推动了厦门这三十年来的飞速发展?
[江艳莲]:首先厦门的发展离不开他这个区位优势、这个特点,比如说它是特区, 它的对台区位优势,这些都无可避免。厦门的市民应该是全国里面最可爱、最文明的市民,这个判断应该不会是武断的。市民素养,公民素养比较高,它也会推动我们厦门的政府成为一个透明度,比较会做科学决策的,从善如流的听取市民意见,改进自己工作的一个政府。政府部门跟市民这样子有一个好的互动,这是保证厦门这些年一直往前走,而且名声在外,基本上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城市的这么一个因素。
[主持人郑窈]:柱子你同意吗?
[陈柱胜]:我非常同意,因为我是新闻工作者,我自己亲身体会到,厦门除了环境好啊,人好啊,政府的亲民跟开明能体现出来。像那一年我们在讨论环岛路,环岛路当时是市政府是要把它更名为成功路、和平路、统一路,当时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我们厦门市民感觉这个环岛路已经叫的很亲切、很习惯了,你改一下名字可能会误导人家,当时老百姓就反映一下。嗳,市政府有听进去了,他后面就有决定说还是叫环岛路。那我是想你政府,还是比较亲民而且也比较开明的。这一点来讲才是我们厦门,人好啊,环境好啊,政府好啊,才有这些特色出来。
[江艳莲]:其实当年马拉松也是市民的建议。
[陈柱胜]:对、对。
[江艳莲]:开两会的时候,仅仅是市民的一封电子邮件而已,然后厦门市就采用了这个建议,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变成一张名片了。
[主持人郑窈]:刚我们说了很多很多厦门的好,说了厦门市民的好,说了厦门很多可爱的地方。那我们常常说爱之深、责之切,那么厦门三十周年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将来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当然也需要更多的鞭策和建议,有没有一些建议提一下。觉得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的。
[陈柱胜]:比较多,我们也在关注。比较明显的是我们的一张名片,是我们被称为琴岛的鼓浪屿这一块。现在就感觉人会比较多、人比较多,很好的是我们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也在申请世遗,我们厦门名片一定要保护好,我们从环境、旅游质量啊要控制好。很多人来厦门都说要来鼓浪屿,我们要给人家,要把厦门这张窗户或者说名片真正给他擦亮。 主持人郑窈:把它美的地方给他保护好。
[主持人郑窈]:把它美的地方给他保护好。
[陈柱胜]:是。
[主持人郑窈]:
[主持人郑窈]:江艳莲你觉得呢?
[江艳莲]:我觉得不足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的,总会有不足的地方,哪怕我自己就是一个公务员,但是我依然还是觉得有一些地方,在市民的角度还是不能满足市民的愿望。比如说相对于普通人的收入来说,房价确实贵了,虽然厦门保障房的建设也是走在全国前列,也是有名气的,但是房价不能完全依赖保障房,毕竟很多人是中间群体,他享受布料保障房还要去购买商品房。目前岛内岛外的资源差距还是太大了,只要看看我们身边同事小孩要读书的,就为读书,学校就那么几间,在那苦恼。是不是要再就近买一栋房子?在为这个伤脑筋。不仅是教育资源,还有很多,岛外的差距还是太大。那我自己现在是一个岛外人,以前也没有这种影响,这种感觉。 现在住在岛外,就有很强烈的感觉说岛内跟岛外的差别很大,也希望说厦门正在做的这个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 快一点,然后成效再大一点。
[主持人郑窈]:其实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不足,那我们其实不怕它不足,不怕他有缺点,最怕的是没有去改善的这个心,那我们也相信,厦门在将来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将来都能得到改善。那么在节目的结尾,三十周年了 送一句话给厦门吧。
[陈柱胜]:让厦门更漂亮一点,再漂亮一点,我感觉她原来是十八岁的,现在还是要继续十八岁。
[主持人郑窈]:没有最漂亮,只有更漂亮。
[江艳莲]:我的话应该接在她后面,应该说让厦门更漂亮,更完美一点,但需要每个人的付出跟努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因为我们都是为这座城市感到深深自豪的人。感觉好像走了国内外不少地方,像厦门这么热爱自己城市的人包括我自己,我觉得都很罕见。虽然我爱出去旅游,但是我每次坐飞机从那个,特别是晚上飞机从上空飞过 看到厦门像一串项链一样的,四周的灯光围绕着一个小岛的时候,就特别自豪。然后一出机场,看到机场井然有序的出租车,排在那里,等着你,一个一个引导有序,让你坐出租车出去,感觉特别好。
[陈柱胜]:回家真好。
[主持人郑窈]:那今天也特别感谢我们两位新闻工作者,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演播厅,跟我们聊了很多他们和厦门的故事,那么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三十年你们能继续的关注这个城市,哪怕不从事新闻工作,希望将来我们还有机会聚在这里,一起来聊我们爱的厦门。
[主持人郑窈]:那感谢您的关注,也请您继续关注东南网,关注东南网厦门三十周年特别报道。
关注特区建设30年
现场图片
网友留言
3L法国风时亚(篮球比分直播:网友): 我最喜欢的也是厦门!他太美了
网友★琴子♂♀☆(惠州网友):我喜欢在厦门生活,但是何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呢?总觉得租房子就是一种漂泊!
小屁孩的故事: 没去过,什么时候去看看。
MYBOOK: 厦门环岛路不错,好久没回厦门了。
潇洒走一回: 厦门现在越来越挤了,希望能改善下。
最爱福建:每次听新闻,旅游圣地里总有厦门名字,做为一个福建人,我感到自豪!
天涯: 祝福厦门。
告别薇安:爱厦门,喜欢这里的阳光、咖啡,喜欢海蓝蓝。凤凰山下,有一个关于大海的约定。最难忘白城沙滩,那幢名唤作“建文”的楼,我在那儿读书、学习了4年,海风轻拂,是如此的亲切,它与我的先生同名。
晓荷残梦: 十五年前,涂满青葱岁月的校园,就在那时的海边,木麻黄林的公路,年轻笑语拌和着夜晚的涛声,湖里山炮台静默聆听着,身畔传来徐小凤的《婚纱背后》,如泣如诉;如今那里的环岛路,已经成了游客最向往的地方。去年携小儿走在暖暖的沙滩上,蓦然发现,其实青春的记忆,并没有走远......
卢焰:厦门,美丽的海上城市,,,,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就是有感觉近几年人流量大了很多。。。。。
尔算乐: 在厦门我学到了很多 懂得了很多 也长大了很多 我从大学毕业的一个懵懂青年 现在已经成熟懂事了 在厦门 我经理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认识了很多朋友 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
三月百合:我爱厦门的气候 厦门的水 厦门的饮食 家的感觉 归属感,以前到了别的城市。再回到厦门。一进入厦门的地界就有种 温馨的感觉
霸王猪:我,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农村人。呵呵。70末的我,看着我家的地变成公园、商场,看着我家的自行车变成SUV,很多很多的原因让我爱这块土生土长的地方。精神上,我在厦门不担心治安,物质上,改革开放,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农村,应该是受惠最大的人。喜欢厦门,因为这是我家,喜欢厦门因为我爱这个家
 
主创人员:钟金华 周艾连 郑窈 陈嘉亮 李涛 缪志涛
海峡导报台海网提供厦门演播厅支持      海峡导报社区中心提供采访支持      厦门小鱼网联合征集中后期部分访谈嘉宾
东南会客厅